泉州紡織服裝邁向“工業4.0”-資訊中心
2015-02-10 17:32:02 來源:縫配信息網

一、專家把脈泉州紡織服裝發展現狀
為突破泉州紡織服裝行業的瓶頸,提升企業織造科技水平,一場以“紡織服裝產業升級——智能制造和互聯網工業4.0”為主題的高峰論壇,1月17日在服裝名城石獅舉行。
本次論壇邀請了中國科學院博士鐘康、青島紅領集團張代理董事長和廣東省紡多為專家和學者,共同揭示了互聯網時代下的“智造”企業,給泉州企業家分享了成功經驗,為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思路。
中國科學院博士鐘康:“由系統來判斷他能不能來代替這個工序,如果能由系統來判斷,告訴我們誰能來代這個工序,代多久,完成多少的量,自動地就可以把這個瓶頸消除掉,那我們的生產就會方便很多,我還不需要增加額外的人,那么這才是智能化,這是我們生產線要能做到的事情。”
據鐘康介紹,“工業4.0”是德國在2011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首次提出,目地是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但德國重汽車等行業制造,并沒有使紡織服裝業進入“工業4.0”。眾多專家學者認為,德國沒有做到的,中國的紡織服裝可以自主創新實踐。事實上,在今年的上海工博會,上海名匠智能系統有限公司用實物展示了什么是“工業4.0”。中國完全有科技的實力來實現紡織服裝的智能自動化。
中國科學院博士鐘康:“那么從企業形態上來看,我們可以分為三類 首先是自有品牌,第二種企業形態就是以代工為主,僅僅以加工為主,還有一種就是混合型,既有自有品牌的,同時也做OEM和ODM。”
在論壇上,鐘康進一步把泉州紡織服裝企業形態歸為三類,分析了自由品牌與代加工企業的運營模式,對現有的泉州服裝模式發展做出了進一步的解析,提出了服裝行業的智能制造。而開創了民族服裝自主品牌境外特許加盟的張代理則分享了獨具特色的“紅領管理模式”。
青島紅領集團董事長張代理:“我給大家說一下,我們今年最后反正最低翻了兩倍,我們的價值漲了兩倍的樣子,我不知道我們的上限能翻多少,我們有的同志說能翻十倍,有的同志說翻八倍,我想翻五倍是可能的,翻十倍就算不可能,那么這個價值真的是算智能也帶來精彩。”
時代發展,科技日新月異,市場需求也不斷改變,智能制造能使泉州的紡織服裝行業根據消費者需求做出快速反映。據記者了解,本次論壇共有四五百位泉州的紡織服裝企業家參加,聽了專家新的商業模式分析,企業家都對“工業4.0”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二、泉州紡織服裝亟待轉型升級
泉州經歷多年的累積式發展,紡織服裝業構建起較為完整的上、中、下游產業鏈,形成了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是工業經濟第一支柱產業,位于泉州五大傳統產業之首。然而經濟大環境不景氣,那它目前處于什么狀況,又該走向何方呢?
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泉州紡織服裝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泉州紡織服裝品牌眾多,產業鏈完整,銷售網絡完善,年產值已超2000億元,產業已成為全市經濟的第一大支柱產業。泉州也是省內、國內重要的紡織服裝生產基地。
石獅市經濟局副局長林金場:“我們是有非常完善和悠久的服裝生產歷史,所以這邊的土壤孕育著很多服裝的商機,也孕育著很多服裝的要素,所以從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到服裝協會,都把我們定位為示范產業集群跟模范產業集群,我們是全中國第一批被命名為紡織服裝名城的城市。”
但是在輝煌的背后,產業長期積累的深層次問題也逐步凸顯。產能過剩,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環境問題,生產成本持續上升,技術不先進,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石獅市經濟局副局長林金場:“如果你沒有好的設備,沒有好的技術,沒有好的效率,沒有好的功能,沒有好的商業模式,你的產品怎么能做上來呢。”
目前,泉州的紡織服裝行業存在產品同質化、技術相對落后、價格戰等問題,產業轉型升級已經成為當務之急。而“工業4.0”是各行各業的一種趨勢,這也為泉州的紡織服裝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路。
解放手腳對于機器化時代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科技的創新,無人操作的生產,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工業4.0又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它改變的不僅僅是生產機器,生產要素也在向數字化方向發展,甚至作用于整個社會。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 冬閑變冬忙 民族刺繡培訓班拓寬婦女致富路-資訊中心
下一篇: 縫紉機上的“神技能”金牌職校生就業率100%-資訊中心
評論排行
- ·拉筒、針板(1)
- ·蔡杰飛樣本(0)
- ·2015.5.16---18 鄭州縫制展(0)
- ·上海國際服裝科技裝備展...(0)
- ·求購小型熨斗(0)
- ·大洋裁布機---永發總代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