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縫紉機在非洲建設國家貿易區-資訊中心
2014-05-29 00:07:10 來源:縫配信息網
寶石集團攜手非洲政府和機構培訓當地民眾,促進當地制衣業起步發展。
概況一覽
非洲建廠時間:1995年
當地工人數量:200人
非洲業務:銷售縫紉器材;培訓當地民眾縫紉衣物;培訓當地民眾使用、修理縫紉器材
非洲年銷售額:3000萬美元
總部位置:拉各斯;尼日利亞;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
阮小明:寶石新集團董事長
寶石新集團在非洲建立市場
阮小明說,他的成功在于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目標。阮小明出身貧寒,幼年時經常挨餓,最大的夢想就是吃一頓飽飯;上學以后,又夢想今后能上大學,由于家庭貧困,無力支付學費,迫不得已在初中就早早輟學。
創業20年來,阮小明始終頑強拼搏,并且樹立了更加遠大寬廣的志向,他要讓所有的非洲人有衣可穿。
阮小明是寶石新集團董事長,集團曾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集團總部所在地浙江臺州,是最先接觸海外貿易的城市之一,自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它曾哺育了眾多杰出企業家走向成功。
除了縫紉機和割絨機外,寶石集團還生產輕型輪轂,先后在29個國家設立了分公司、并與30個國家的代理商合作,產品覆蓋100多個國家。
單看名片,人們會認為以賣縫紉機為生的阮小明過著單調的生活;但他的護照卻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傳奇的人生。為了拓展業務,他去過70多個國家,其中僅非洲國家就達27個。他向我們講述了20年前自己第一次去非洲的驚險歷程。那時他首次踏上非洲大陸,在尼日利亞遭遇持槍匪徒搶劫,被迫交出2萬美元才死里逃生。
相比現在動輒數百萬美元的營業額來說,當時2萬美元的贖金可能顯得微不足道,但對白手起家待阮小明,幾乎讓他破產。時過境遷,在過去的一兩年中,公司在非洲大多數國家的營業額都增長了5倍多。
阮小明介紹說,2012年寶石新集團在尼日利亞的營業額為300萬美元,2013攀升至1500萬美元。幾年前,公司在加納的銷售額只有50萬美元,而2013年達到了500萬美元。
阮小明說,2013年在非洲的營業額占公司海外總銷售額的10%,他預測,3年后這一數字將增長至30%。
寶石新集團在阿爾及利亞設有分公司,在坦桑尼亞、加納、尼日利亞和南非均設有辦事處。阮小明說:“像制衣業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在非洲的發展異常迅猛。許多西方國家對非洲生產的鞋類和紡織類產品不征收進口附加稅,這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優勢。”
阮小明認為,因為棉花是西非和北非地區的主要農作物,制衣業在這些地區最為活躍。
雖然如此,阮小明初次去拉各斯拜訪縫紉機經銷商時,卻遭遇冷淡。許多年前,阮小明驚奇地發現,非洲鮮有人知道中國縫紉機品牌。于是他向經銷商提出代銷寶石縫紉機的合作意向,由寶石集團先行提供200臺縫紉機,售罄后再付費用。阮小明興奮地說,那年年底,寶石縫紉機的銷售量竟然達到了25,000臺。
阮小明在非洲的營銷戰略,一改傳統的的推銷手段,而是把銷售與培訓結合起來。他與當地政府及機構組織攜手,為當地民眾提供免費培訓服務,不僅指導他們制衣,幫助他們掌握維護和修理縫紉機的技能,還為前來學習的相關技術人員提供免費食宿。
“我們不走傳統之路,不采用惹人厭煩的硬性推銷,而是將銷售與培訓結合起來。這樣不僅促進了當地制衣業的發展,還為更多的婦女以及年輕人創造了就業機會。這樣的營銷戰略,不僅受到當地政府的歡迎,而且得到失業群體的歡迎。”
在阿爾及利亞,寶石新集團與6,600所學校合作,對學員進行從機器組裝到衣物縫制的系統培訓。當地政府不僅購買寶石新集團生產的機器,還為失業人員培訓提供資金支持。培訓結束后,合格者將得到一份資質證明,并可申請到一筆創業補助金。
阮小明說:“經過培訓,從業人員掌握了嫻熟的技能,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在非洲就能得到更快速發展,也能為我們企業帶來更多的商業機遇。”
“我們相信,培訓時接觸到的品牌,會影響他們自己創業時對機器的選擇,所以我們要從開始的時候就把自己的品牌植入他們的腦海中。”
阮小明還說:“如果越來越多的人有謀生的手段和穩定的職業,社會就會更加穩定,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會逐步提高。而這也正是政府所期望的。”
“寶石新集團不僅給予我縫紉機和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給了我一個未來”
尤克桑
寶石集團尼日利亞辦公室員工
阮小明介紹說,如今非洲市場上也有許多西方品牌,包括德國和日本的品牌,但是這些公司均通過經銷商運營,無意提供如此大規模的培訓。
如今,阮小明又在用他的縫紉機縫制一個更大的夢想——他要在非洲廣闊的市場中建設規模化的國家貿易區。在貿易區中,寶石新集團將提供縫紉機與技師,培訓員工熟練掌握縫紉技術,積極促進該國制衣業的發展。迄今為止,阿爾及利亞、加納、尼日利亞和盧旺達四國均對此想法表示出興趣。
阮小明目前尚沒有在非洲設立縫紉機制造廠的計劃,他解釋說,制造縫紉機需要高度專業的設備和技術嫻熟的員工,非洲目前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但他會建設零部件生產廠。
阮小明說,盡管自己在非洲已經呆了20來年,仍時常感覺自己仿佛回到30 年前的中國,因為都有廉價的勞動力、豐富的資源和渴望改變生活的人民。
阮小明還會時常想起早年的創業經歷。上世紀90年代初,他的家鄉有許多為上海供應縫紉機零部件的小工廠,于是他借了2,000元錢,從二手市場買來所需器械,和另外5個人共同建立了一個小型車間。
當時,阮小明的小工廠根本無力和中國數百家生產縫紉器械的公司競爭,于是他決定反其道而行之,向海外銷售產品。
阮小明說,自己創業后根本不懂英語,第一次去廣交會時甚至無力支付50元的門票。他在展會外攔住外國人,將公司的卡片塞給他們,卡片上印著一句問候語和“縫紉器械”四個字。最終,他接到了自己第一筆海外訂單:50臺縫紉機,總價值25,000美元。
即使阮小明認為現在的非洲就像幾十年前的中國,他還是看到了變化和發展。
最后,阮小明滿懷期待地說:“我認為,3年后,就像經歷30年改革開放的中國一樣,世界將看到非洲大陸經濟的騰飛。我很榮幸能夠成為這一過程的見證者。”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 縫制機械行業科技專家零距離對接服企精英-資訊中心
下一篇: “中捷杯”華中機修王競賽倒計時3天!!!-資訊中心
評論排行
- ·拉筒、針板(1)
- ·蔡杰飛樣本(0)
- ·2015.5.16---18 鄭州縫制展(0)
- ·上海國際服裝科技裝備展...(0)
- ·求購小型熨斗(0)
- ·大洋裁布機---永發總代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