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產品技術30年-資訊中心
2014-08-31 10:00:44 來源:縫配信息網
我國現代縫制機械工業起步于上世紀50年代初,興起于80年代。經過30多年的發展,行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產品、技術不斷轉型升級,歷經了由腳踏式家用縫紉機向普通工業縫紉機,再由普通工業縫紉機向機電一體化智能縫制設備的兩次重大轉型升級。行業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建立了門類齊全的高水準縫制裝備制造配套體系以及較高水平的科研及制造體系;涌現出一大批如標準、大豪、上工、飛躍、中捷、杰克、和鷹、富山、寶盈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牢牢樹立起世界縫制機械制造中心的鞏固地位。
回顧行業30年的產品和技術發展歷程,艱辛、曲折、探索、創新交相輝映,躍然紙上,鼓舞著一代代縫機人開拓奮進,不斷前行!
工業縫紉機的發展轉型之路
我國的工業縫制機械是在家用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上世紀80年代中期,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我國服裝、箱包等行業快速發展,成衣供應量迅速擴大,價格大幅下降,導致家用機需求迅速減少,工業縫紉機需求大幅上升。骨干縫機企業紛紛轉產工業機,由此正式拉開了行業產品工業化的大調整、大轉型的序幕。
我國工業縫制機械的原始產品技術主要來源于國外技術的引進、消化及吸收,以此為契機,行業結合自身前期中低速工業縫紉機的研制基礎,通過集成創新及自主創新相結合的方式,逐步確立了自身的產品技術體系。具體到各類產品,其發展歷程略有差異,大致可分為引進消化、工業化轉型升級及信息化創新升級三個階段。
1. 引進、消化、吸收,開創工業機國產化時代
該階段主要以各地國有企業引進各類縫制技術、開展技術合作為主,典型的產品和重要的技術進展有:
1982年,標準公司與日本三菱開展技術合作,引進LS2-150高速平縫機,1983年,標準生產出自己的GC6-1平縫機,首開行業引進國外產品技術先河,GC6-1系列產品也成為行業主流機型。此后該廠陸續引進三菱高速雙針平縫機LT2-220等技術,研發出相應系列國產化產品,其中1987年研制成功的GN20-3型三線包縫機,最高針速達7000轉/分,使我國首次在超高速工業機領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同樣是1982年,江南機器廠與意大利利滿地公司合作,引進全套技術資料及關鍵設備,生產527、529高速包縫機。經認真消化吸收,公司短時間內建成了鑄造、機殼加工、零部件生產、熱處理及整機裝配生產線,國產化率達95%。
1985年,地處我國縫機工業發源地——上海的上海工業縫紉機廠也開始了技術引進、轉型升級之路,該廠通過與日本重機公司合作,將重機DDL-555高速平縫機成套產品技術和加工設備被成套引入。在此基礎上,上工研制出GC15-1高速平縫機系列產品,成為行業又一主流機型。同年,上海縫紉機四廠與日本勝家日鋼公司進行技術合作,在前期自身自主研發的GN6型產品基礎上研制出GN7型高速包縫機。
1988年,由天津工業縫紉機廠與日本飛馬公司合資組建的天津天馬縫紉機公司正式投產,其“L”系列高速包縫機迅速成為行業標桿性產品。同年,天工還與意大利南奇公司合作生產出885-260型高速平縫機,該機榮獲了輕工部技術進步獎。(待續)
相關熱詞搜索:
評論排行
- ·拉筒、針板(1)
- ·蔡杰飛樣本(0)
- ·2015.5.16---18 鄭州縫制展(0)
- ·上海國際服裝科技裝備展...(0)
- ·求購小型熨斗(0)
- ·大洋裁布機---永發總代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