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產業轉移白熱化中國制造業發展仍樂觀-資訊中心
2014-03-30 23:36:37 來源:縫配信息網
近2年來,由于中國國內人工成本日趨提高,再加上人民幣升值趨勢明顯,不少制造業外商們紛紛有意向將據點轉移至東南亞等國。2011年,據香港文匯報稱,因為東南亞等國的人工低成本,以及部分關稅優勢,香港制衣業大佬們已和日本方簽訂相關協議,準備進軍東南亞。
中國服裝制造業近年來受棉花等相關原材料的限制,制造業發展可謂內外阻力重重,中國服裝制造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制造業發展現狀到底為何呢?下面就來看看新加坡經濟師給出的看法。
3月11日、12日新加坡《聯合早報》連載星展銀行經濟分析師梁兆基、盧明俐的文章稱,中國制造業在國際上的地位暫時無人可以替代,將在轉型升級的基礎上繼續發展。
他們表示:中國制造業前景現在看來還很樂觀,盡管低附加值制造業比重逐漸下降的整合過程還將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至少現階段來說,新興市場競爭對手的威脅是存在的,只不過很大程度上是被夸大了,沒有任何明顯跡象顯示中國制造業即將日薄西山。中國制造業發展主要從以下幾點來看:
一:不斷上升的人力成本和人民幣不斷升值正在促使海外投資者尋求中國制造的替代者,2011年,在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美國和歐盟,中國的市場份額第一次開始下降,中國已經在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尤其是紡織品和服裝上,損失了一部分進口市場份額。不過,目前這一趨勢尚未明朗化,加上中國正持續提升產業附加值,因此中國制造業發展不會就此終結。
二:以孟加拉國和柬埔寨為代表的亞洲新興市場雖然具有成本優勢,但與中國用20年時間建立起來的縱向整合水平和供應鏈成熟程度相比,還有極大差距,且這些國家的安全記錄和政治穩定令人憂心,無論硬件還是軟件的發展都還處于落后階段,即便只是替代中國的低附加值產業,目前來看也還是很遙遠的事情。相對來說,越南可能對中國制造業構成威脅,越南正在逐漸提升其在高科技制造業所占的份額,且越南參與的TPP如果達成協議,越南服裝出口至美國可享受5%—20%的免關稅待遇。目前許多外國投資者包括中國制造商正在采取“中國加一”的策略,多元化產品生產基地,英特爾、三星、LG、諾基亞、優衣庫等均將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設在越南。
三:中國早在鄰國還在擠入低附加值領域之前,便已往高附加值產業鏈移動。現在中國制造業已經不再局限于低附加值產品,嚴峻的環境倒逼中國制造業出現了積極轉變,人民幣持續升值和工資上漲,阻遏了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擴張,同時,創新、教育改善和高收益也吸引了一些企業進入資本集中產業,企業也在不斷重新整合其商業策略。2001年機械設備僅占中國對美出口的35%,2005年這一比例上升至45%,2012年進一步上升至53%,成為中國對美國出口的最大單一類別。此外,制造業的發展不僅依靠出口,同樣也依賴于本地市場,中國本身就是個巨大的市場,過去五年間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平均為9%,而在中國本土零售就增長了21%,未來制造業仍將是中國經濟的關鍵組成部分。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 商業品牌是怎樣煉成的-資訊中心
下一篇: 一季度中國經濟難見“開門紅” 不需再出臺刺激性措施-
評論排行
- ·拉筒、針板(1)
- ·蔡杰飛樣本(0)
- ·2015.5.16---18 鄭州縫制展(0)
- ·上海國際服裝科技裝備展...(0)
- ·求購小型熨斗(0)
- ·大洋裁布機---永發總代理(0)